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国内不少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如全国社保基金、各大养老基金及大型公募基金等★★,都在加大对ESG的重视和研究。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不仅关注其财务绩效,同时还关注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推动投研流程与责任投资的深度融合,并逐步增加其投资组合中的ESG相关资产比重。
国际上■■■◆■,ESG理念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伦理投资■★”★■。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提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概念。经过二十年发展,如今ESG已从一个新兴理念逐渐深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颐信科技董事长黄劲则认为,在重大项目实施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我国企业海外机构应主动适应所在国家、地区ESG规范要求■◆◆★◆■,强化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如此,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海外业务的风险管控和海外资产的安全保护★■■◆★◆。而且,把我国海外投资项目对所在国的积极作用跟ESG理念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被别有用心者以不实之词污名化的风险■★。
作为塑造品牌形象的“软实力”和践行长期主义的“硬准则”,我国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建设正在跑出加速度◆■★◆★。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继《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正式施行以来■★,我国ESG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专家表示,有别于基于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财务数据等传统要素框架★■◆■◆,ESG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新视野,带来了新启发◆◆★★。无论是在负面剔除、避险排雷方面,还是正向筛选、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改善、支持高质量发展等领域★★◆, ESG理念都在逐步付诸实践并做出积极贡献。长期来看,ESG策略在A股市场能够带来超额收益,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造价值。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券商基金等头部机构及专家学者、研究人士表示,此次《指南》的发布★★,是对我国本土上市公司ESG披露体系的重要完善,标志着国内ESG制度体系建设初步成形。伴随着ESG实践的发展与规范■■◆■★■,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和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护航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以及有效增益我国海外资产的安全保护。
2024年,也被业内称为我国ESG强制披露元年。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5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正式施行。《指引》系统规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相关披露工作,要求重要指数成分股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450余家公司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还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在探究ESG价值共创的复杂旅途中★■★,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ESG研究领域主任王雅瑾表示■★◆★■■。一方面,全球化浪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横跨国界,涉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及透明度的提升等。另一方面★■★■,这些挑战背后也隐藏着共享的未来。ESG价值共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出海■◆”进行国际化扩展,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认为◆◆◆,和之前简单地依托于产品出口不同的是,本轮中国企业出海目的从“产品”出海转变为“产业”出海◆■★★■,逐渐向更加成熟的跨国经营和全球化发展转变。◆■◆■★■“由于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ESG的期待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相关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国际评价体系对接◆◆★■,借助ESG 战略◆■,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才能更好地管理运营风险★■、抓住机遇。”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表示■■★◆★。
“本次发布的《指南》连同后续的系列主题文件★■◆■,与《指引》一起将组成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ESG披露规则体系,有助于厘清相关概念,减少分歧、以正视听——既降低了上市公司学习成本■◆◆■★■,也是对第三方ESG服务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有助于优秀的企业和机构脱颖而出,重塑投资者对于优质企业的价值判断逻辑★★,从根本上遏制ESG披露‘假大空◆★■■’,对于塑造健康的ESG行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吴艳阳表示。
据介绍◆★◆■■★,ESG又称为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意在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的影响◆★◆。
“此次发布的《指南》,是此前发布的《指引》的‘教科书■★■★★’式指引手册。★★★■◆★”中信证券研究部发布的报告如此表示★■。针对如何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和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指南》给予了必要的细化指导,内容既包括披露要点提示和示例,也涵盖了重要概念解释、主要实施步骤、相关参考索引等。一方面《指南》明确表示将系统化地推动ESG制度体系建设,旗帜鲜明地强调了监管机构对ESG理念的倡导态度★■◆,另一方面极其细致地回应了上市公司对ESG披露和治理工作的普遍困惑■★■■◆,极大提升了企业层面ESG理念的可执行性★◆◆◆■,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
王雅瑾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ESG报告的要求各不相同,导致全球企业在进行ESG报告时面临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由于标准的多样性,企业的ESG披露数据难以与其他企业进行直接比较,这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决策构成了挑战★★★■■■,也给拥有全球业务的公司带来了额外的复杂工作。企业需要努力确保其报告与全球标准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在系统★★◆◆■◆、流程、控制和治理方面付出诸多努力。面对全球化挑战,企业需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并强化跨地区合作★★◆■,推动全球ESG价值创造■◆★★■★。
下一步★◆,应当坚持ESG的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国内ESG信披标准建设,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
中信证券认为★◆★■,在政策新规要求下,此前被诟病的ESG报告指标披露率差、报喜不报忧★■◆■◆、指标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将得到显著解决,极大增强企业ESG信息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超过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家数再创新高,近三年披露家数年均增长20%左右★■。发布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中,超过40%的公司已建立ESG治理架构■★◆◆★★、搭建ESG制度体系,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超过60%公司识别并披露了重要性议题分析过程;超过70%的公司组织利益相关方以调研★■◆◆★、座谈和问卷等方式参与相关工作◆◆■★■■。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艳阳表示,《指南》的发布■★★,有效填补了此前《指引》发布后的政策“留白”■★◆◆★■,积极回应了市场对于《指引》的关注和期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细化■★、更人性化的操作说明,也能更好地引导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ESG披露信息并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A股ESG披露规则化玉成形■★◆■◆,组成了以《指引》为“考纲”◆■★★、《指南》为“教科书■◆★★■”、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为“教辅材料”的完整体系。
解读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消息,专家称■★■★,《指引》是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的强制性和底线要求,而《指南》则旨在帮助上市公司准确理解《指引》内容■◆■■■,按照《指引》要求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以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从而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